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靖宇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苑 >> 正文

档案局《忏悔录》观后感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4-10

按照县纪委的要求,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忏悔录》,书中将一批身处高墙之内的罪犯,真实的展现在了我的面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开篇,这本古孩童启蒙书是相信人性本善论的,但是原本拥有同样善良本质的人,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却走向了与善相背离的道路,这不能不令人惋惜。

如果这些罪犯没有当年的贪欲,那他们也许就不会犯罪,在高墙之外他们未必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如果,冰冷的铁窗是对他们犯罪行为的惩罚。贪官并不是天生的贪婪,为官之初大多有一番雄心壮志,想为人民办点事,在生活上交友上,慎之又慎,贪官们由清变浊,由小贪变大贪,由故作姿态的推拒到公开伸手索要,他们为什么对钱如此的感兴趣,为什么冒着被摘取桂冠, 关入铁窗,甚至是处以极刑的风险死要钱,是他们太需要钱吗?不是。究其原因:一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是一已之私利,认为我的贡献大、功劳大,理应得到更多的回报。二是平时的监督不到位,使其贪婪之心得以膨胀。这些贪官都是一把手,看不到对他们的有效监督,上级监督不到,同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一手遮天,一把手说了算,党内民主形同虚设,这是造成腐败的重要原因。三是看到别人受贿生怕自己吃亏。有的贪官认为:有那么多人都在收钱,我收受钱财可能不会被发现,也没有人来追究,如果不收就会吃亏。四是存在侥幸心理,贪官都有侥幸心理:“不要白不要,要了也不会有人知道。”五是攀比,觉得自己“寒酸”,这些贪官都是正厅级干部,衣食住行,无忧无虞。按理说应该很知足了,但是,对金钱、物质的无限欲望以及与他人的攀比心理,使得贪官们与有钱人比仍然感到“很寒酸”。六是跑官要官,贪官认为:“搞大量钱,是为了能做大官;做了大官便可以继续搞到钱;因为上级领导做官也需要钱,所以我要经常给领导送钱,领导升官了,我也能随之高升。”七是为其后路作准备;大多贪官为了逃避打击,把钱财转移国外,准备一有风吹草动,便溜之大吉。八是置房买屋、养情妇过奢侈生活。如今查出的贪官95%有包养情妇的劣迹。九是临近退休,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退休之前大捞一把。缺钱和不缺钱只是相对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时期,无数领导干部与人民同甘共苦,没有被金钱所冲垮。他们的第一责任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而现行的一些贪官已经丰衣足食,却欲望难填。贪官贪污受贿是一种私欲的本性,是一种腐朽的欲念在作崇。贪官在罪恶念头萌发之初如果能够醒悟:“家有豪宅一座,人睡觉只占床大的地方;家有财富万贯,人只吃一日三餐。”想得开,看得远,拒腐蚀、防腐败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没有为民的思想,没有纯洁的心态,你纵然俸绿再高,家庭合法收入再多,日子过得再红火也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也照样忘乎所以贪污受贿。

腐败是社会各种不和谐现象作用于具体人,而又不能得到及时排解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个人需要与现实社会不能充分满足的矛盾,人与人之间对资源的占有和机会不平等的矛盾,现实状态与传统文化以及理想状态的矛盾,个人行为与社会管理、制度、监督不相适应的矛盾等等。预防和治理腐败,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奏效,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李斯特所说:“最好的社会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预防和治理腐败,当前急需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努力培养社会公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廉政的信仰和对腐朽文化的鉴别、抵御能力,把培养人、塑造人、实现人的经济、社会、心智全面发展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二,完善体现权利公平、发展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的基本社会制度。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为什么还有人感到不满足、不公平,还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越富越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社会公平领域存在的“比较差别”,即每个社会成员对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多少、机会不够公平,对预期发展和保障信心不足,产生“心理危机”。当然,任何时候公平都是相对的,但实现基本公平则是我们应当做到和期盼的。要始终把公平和效率相统一作为政府追求的目标。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树立量力而行、和谐发展、勤俭办事的政绩观,正确引导发展和消费,不攀比奢侈,以俭克贪。

第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注意防止由于政策、市场因素导致一部分地区和单位垄断物资、信息、机会,产生分配不公,诱发失衡心理和投机心理,造成理论与实践、理性与现实相脱节,使人产生迷惘。

第五,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体制,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从源头上堵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渠道。  

(来源:靖宇县档案局 作者:张文军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

责任编辑:靖宇县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