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4-10
近日,我局按照县纪委监察局宣教室的要求,组织干部们阅读了由中共吉林省纪委、吉林省监察厅联合整理出版的《忏悔录》,这本书涵盖了许多落马贪官的自述材料,其中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自身堕落行为的悔恨,读后颇有感触。
一、透视贪官轨迹,发现贪腐根源
(一)心存侥幸,放纵自我。应当说,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蜕变,跨入腐败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和在腐朽思想的诱惑下,不知不觉地淡化了宗旨信念,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由小收小贿到大贪巨贪,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不断膨胀的贪欲和怀有侥幸的心理,贪腐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大,直至堕入犯罪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同时也反映出制度的约束力不够,反腐败工作的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及时制止权力的随性行使。透视贪官堕落轨迹,发现制度约束不力,贪欲无限膨胀,如果再不增强自我约束,必定会贪欲焚身,悔恨难当。
(二)错误认知,终日难安。这些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在走向犯罪之前,都是从心灵深处向往幸福生活的,但是受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灯红酒绿”的生活所迷惑,错误地认为有了钱就会幸福,就有成就感,致使他们的追求改变了方向,偏离了共产党员的宗旨,疯狂的追求钱财,但是这些人也明白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国法,违背了党纪,整天提心吊胆,有钱不敢花或是为洗钱而天天绞尽脑汁,整日怕查、怕抓,惶惶而不安,如同丧家之犬。
(三)思想腐化,三观不正。中国历史悠久,封建社会历经几千年,在积淀优秀文化的同时,腐朽思想也沉淀于人们的心中。往往人们憎恨腐败而又抑制不住对腐败的欲望,总归是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向往享乐、崇拜金钱、渴望权力”的思想倾向,这也就是造成了在一些单位会有“廉政不香,腐败不臭”的政治冷漠;会有顶风作案,“过把瘾就死”的冒险侥幸等等如此灰色思想、灰暗心理了。因此,当前各级党组织在大力倡导廉政文化之时,切不可对腐朽文化漠然置之。只有真正不断修正“三观”,正确处理权与利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二、引以为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贪官们发自心底深处的忏悔,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时刻警醒自己,勤扫腐化之尘,才能成为一个心中无愧,正直而受人尊重的人。
(一)时刻牢记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显而易见,这些贪官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的就会造成他们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要时刻警示自己,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树立坚定的理念信念,时刻不忘使命,永远忠诚于我们的党和人民。
(二)时刻牢记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作风不过硬,就很容易为名利所诱惑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好身边的人,建立起坚定而正确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形形色色的考验,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
(三)时刻牢记廉洁自律是约束自我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透视贪官们的落马之路,可见领导干部只有自始至终约束好自己,不断加强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贪腐拉下马。作为一个干部,要意识到廉政自律是防腐拒变的法宝,只有从严要求自己,不放松警惕,才能经得起各种利益的诱惑。
(四)时刻牢记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走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不能动摇。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党员干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就注定他是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的。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们深深感到一个党员干部放松自我约束,动摇理想信念的可怕,同时对那些经不起诱惑走向贪腐的领导干部们感到惋惜,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痛定思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的国税工作。
(来源:靖宇县国家税务局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