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4-13
根据县纪委要求,我局于3月18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学习了《忏悔录》一书,该书通过52名贪官的真实案例,52名阶下囚的囹圄“说法”,给我们全局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们深深理解“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忏悔录》中的绝大多数人,刚参加工作时,都是满怀美好的憧憬,带着一颗赤诚的心,积极工作、奋发图强,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一些工作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的进步,职务的上升,逐渐放松了对自我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动摇了执政宗旨和理想信念,最终置党纪与国法于不顾,沦为阶下囚。其中,原上海市人社局局长祝均一案件给全体党员干部留下深刻印象:祝均一在黑龙江农村插队10年,刚回到上海市时没有工作,一边上学一边在街道小厂艰辛打零工,生活非常贫困,经过他不懈努力,从企业成功转入仕途,进入上海市政府工作,官越做越大,职务也越来越高,使其目空一切,甚至是法律法规,逐步丧失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权力观和荣辱观,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进监狱。在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共性,那就是贪欲是逐步膨胀起来的。从大部分贪官的受贿经历不难看出,他们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最后才变成巨贪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由第一次的小贪,到第二次、第三次的“零风险”,贪欲不断膨胀,胆子越来越大。贪欲没有受到遏制,变得极端膨胀进而堕入犯罪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贪官的堕落轨迹也暴露了当前反腐败工作在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如果在贪官第一次伸手之时,就能在严密的制度下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做好“亡羊补牢”工作,也不至于让贪官的贪欲不断膨胀,直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痛定思痛,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监督到位有效,贪腐风险必然增大,贪腐之心必然收敛;监督缺位失灵,贪欲必然膨胀。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要强化外部监督,让每个人都成为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员。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员的廉洁与否,群众最有发言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第二,要增强法纪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并将其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纵观因腐败犯罪而落马的官员,无不是世界观扭曲、人生观错位、价值观异化带来的恶果。因此,在履职过程中,要始终把廉洁自律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第三,要管得住自己,耐得住寂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论在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之外,不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内各项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带头廉洁自律,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时刻不忘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把握公与私的“警戒线”,自觉做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通过对《忏悔录》的学习,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认为要继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对照个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四风方面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依法经办、依规经办的观念,筑牢反腐堤坝,做到警钟长鸣。
(来源:靖宇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