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4-22
淮河,像一条神奇的苍龙,从桐柏山一跃而起,翻腾而下,向着东方,向着太阳,一路高歌,奔向大海。
啊!淮河,我们的生命河,母亲河。奔波一千多公里,伸张大小动脉五百余条,宛如一把展开的大彩扇,铺满幅员辽阔的豫皖鄂苏鲁流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走出多少风流人物……淮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长淮之水清如苔,行人但赏心眼开。”啊!碧波滚滚,浪花朵朵,披红戴绿,流金淌银。日夜唱着甜美的歌谣:“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优哉游哉,一直流到唐、宋。那时,淮河两岸繁荣昌盛的景象,如同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美哉!
南宋以后,由于黄河夺淮,导致淮河下游“瘫痪”,淮水无出路,被迫流入洪泽湖,再流入长江。从此,便彻底改变了淮河的命运,淮河由一条美丽富饶的河,变成苦难深重的河。淮河啊,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唱起哀婉凄凉的《凤阳歌》……
如今,洪泽湖已成为容纳全部淮水的蓄水库,这个高出地面的悬湖,如遇汛期,洪水泛滥,危险万状,向东里下河会成为一片泽国;向西,高水位使中流洪水回流,淹没两岸大片良田,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于是,便埋下巨大的隐患,成为淮河的“病根子”。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认为,原来提出的“蓄洪兼筹”的治淮方针尚不够完善,治淮要有新思路,应当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淮河才能得到彻底根治。
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一条独立入海的完整水系。据《尔雅》称:“江淮河济,故称四渎,独流入海,各成体系。”黄河夺淮,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反常现象;淮河入江成为支流,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异常现象。以致造成高水位的“悬湖”——洪泽湖,最后成为淮河的“病灶”,这是淮河的灾难之源。
我们是淮河的儿子,淮河是我们的生命之河。多年来吃尽了苦头,真是一言难尽啊!而今淮河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由于黄河夺淮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干道,下游无路可走,加之上中游闸坝林立,河水不能畅流,甚至断流,逐渐变成死水一条。正如当地民谣所唱到的:“五十年代甘甜清冽,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开始变坏,九十年代鱼虾断代,新世纪身心受害……”洪泽湖的严重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
要彻底根除淮河的水患,首先必须解决淮河水的出路问题,治淮的关键在洪泽湖。只有重新开辟淮河入海干道,使河水有路可走,无须从洪泽湖借道长江,便可以一泻千里直奔大海了。开辟了淮河新的入海干道,切除了下游的“大肿瘤”,洪泽湖便“偃旗息鼓”,退湖还地,献出千万亩良田,其余的小湖泊群仍可发展水产养殖,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安徽的“引江济淮”,本是治淮的一部分,应和淮河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先治淮再“济淮”,或在治淮的基础上“济淮”,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治淮河。保护了长江,拯救了淮河,两全其美也。
于是,淮河的水患可根除矣!同时,结合治水治污,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便可使淮河“返老还童”,重新变成一条四通八达的金色航道,成为开辟淮河“绿色走廊”的依托,打造崭新的淮河经济带,同时,对“南水北调”大有裨益,淮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将会很快得到改善,逐渐恢复昔日“甲天下”的盛景。“使淮河变成一条无害的河,成为一条清澈的河流”(温家宝语)。这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大事啊!从而人水和谐,生态环卫;天人合一,大吉大利;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这样,毛泽东主席当年发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就可以彻底实现了!
这是千年“淮河梦”啊!善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牛广进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