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靖宇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廉政教育 >> 廉政史鉴 >> 正文

“伴食宰相”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8-25

唐玄宗开元年间,姚崇与卢怀慎同时在朝为相。时人称姚崇为救时宰相,顾名思义,就是认为姚崇具有排除种种困难、危机,如同顶梁柱,确保大厦不倒塌的能耐,这个评价不低。事实上,姚崇的确是唐朝历史上的名相之一。而卢怀慎呢?《资治通鉴》上说: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为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宰相这个评价,似乎有些低,有些戏谑,但绝不是饭桶之喻,而是伴随、辅助的意思,大事虽然难以堪当,但是小事则尽心去做,所以卢怀慎对这个称号不以为忤,乐于接受。

  

比较而言,卢怀慎的能力虽然差一些,但却是一个难得的清廉之相。史书说他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你看,贵居卿相高位的他,勤俭素朴,不谋私利,平时所得的朝廷俸禄赐予,都散赠给生活有难的亲旧,自己贫寒度日,妻子时时免不了饥寒之迫,所居房屋还不能遮蔽风雨。一个高级干部的生活如此寒酸,好像难以让人相信,但这确是写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上的,由此不得不让人对卢怀慎生出几分尊敬。不仅如此,卢怀慎又是一位知人、识才的伯乐。他临终时,专门向唐玄宗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说他们是难得的人才,希望能爱惜、重用他们。卢怀慎的眼光没错,宋璟后来果然成为辅国良相,而后几位也都是朝廷的干练之臣。

  

对姚崇、卢怀慎这对宰相,《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这段评论也很好地说明了同僚、同级,乃至上下级之间应当具有怎样的良好关系。依笔者理解,司马光的评论可以分作三个层次。

  

首先,主动让贤为贤人。司马光认为,当年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又如汉朝时的曹参与萧何,萧何死后,曹参继位为相,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鲍叔牙、子皮的官位原在管仲、子产之上,看到下属才能高于自己,就主动让贤;曹参是萧何的后继者,认为自己超不出前任,就忠实地按萧何制定的制度法规去办。这都是同僚、同级间的良好关系,是贤人之所为。

  

其次,嫉妒捣乱为罪人。司马光说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虽为同僚,却不能负责办事,只知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安危,是诚罪人也;一种是见贤者为事,为其同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哉。这都是同僚同级间的极坏关系,完全是奸人、小人、罪人之所为。

  

再次,真心辅助为良人。司马光这才说到卢怀慎,认为卢怀慎能与贤相姚崇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怀慎之谓矣。司马光引《秦誓》的话,说有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很高的技能,却心胸宽广,别人有技能,好像自己的一样,支持他发挥;看到俊杰,自己心里尊重而爱护他,不禁学着去做去说;这是他能宽容以待,用好的政绩来保护黎民百姓,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卢怀慎就是这样的人啊。这也是同僚同级间的良好关系,是良人之所为。

  

姚崇与卢怀慎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同僚、同级共事,关键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互相配合;特别是要像卢怀慎那样,甘于当二把手,积极做好拾遗补缺的事情,这才是共赢之道。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徐振昌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

 

 

责任编辑:靖宇县纪委监委网站